新闻中心

抢先看!中国测绘学会2019学术年会分论坛3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及发展

来源:米乐体育官网下载 作者:米乐体育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4-28 03:17:32浏览量:29 【字号:

  中国测绘学会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学术年会致力于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学术交流、知识普及、技术成果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增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个人简介:国际欧亚科学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等职。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在航空航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数字摄影测量研究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1994年在澳大利亚首次推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工作站版。1998年又成功开发出微机版,实现了摄影测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近年来,他致力于将数字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应用于工程设计、工程测量与地质勘查等领域,使摄影测量在工程领域开创新的应用。

  报告摘要:报告从地质调查“蜘蛛人”工作的现状,引出了云控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背景,讲述了云控与贴近的由来,贴近摄影测量的支撑技术及含义:云控解决外业控制难的问题,贴近解决内业数据信息全面的问题。针对前期业内对贴近摄影测量的讨论,特别说明了贴近摄影不是“仿地摄影”、贴近摄影不能简单地等于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两个问题;指出贴近摄影测量是继垂直摄影、倾斜摄影以来的第三种摄影方式,它带来了新的产品形态,可大大扩大摄影测量的服务领域,圆“摄影测量人之梦”。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现任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教育部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事、北京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是做城市空间信息领域研究,研究方向为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城市遥感、建筑遗产数字化等。

  个人简介: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安大学空间定位与灾害监测研究所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理事等。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0余项,在空间定位与导航技术理论及应用、地壳运动形变监测及理论模型、非线性现代数据处理理论、基于GNSS和InSAR的地质灾害高精度监测预警等领域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7本。

  报告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30万余处,威胁约人员2000万,威胁财产4500多亿元。而滑坡灾害具有隱蔽性強,滑坡的早期识別和临滑预警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围绕此利用现代卫星空间技术开展系列研究,特别是基于北斗云的低成本(千元级)高精度(毫米级)GNSS/北斗监测技术与装备系统、遥感InSAR滑坡早期识别技术与InSAR云平台,以及GNSS与遥感协同的滑坡灾害监测与精准预警。

  个人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教授。2008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虚拟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地理环境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报告摘要:川藏铁路是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面临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构造活动、活跃的山地灾害、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高陡、高寒、高烈度、高地热和高地应力等巨大挑战和科技难题。信息化是川藏铁路高起点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必由之路,数字孪生是川藏铁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智能川藏铁路的新途径,更是其可持续建设与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前沿先进模式。实景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旨在提供全路标准化、高性能的“透明地球”,支撑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中孪生铁路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映射与融合协同。报告重点介绍了川藏铁路全域范围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统一表达、来自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多粒度多模态时空数据高性能增强现实可视化分析、多层级多专业有机协同、云边端资源优化调度等关键技术。

  个人简介: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 担任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S集成与空间信息研究室主任; 主要是做点云处理、激光扫描与移动测量、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点云处理工作组联合主席(2016-2020),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编委(2016-2024),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2022); 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2019年全球Carl Pulfrich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受制于激光扫描仪、惯性测量单元(IMU)等传感器的重量、成本以及无人机平台有效载荷、续航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在上述制约因素间取得平衡,尤其是高精度IMU的昂贵价格极大地限制了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的易用性,因而,轻小型消费级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报告重点阐述轻小型消费级无人机激光扫描系统的两个关键点,即:视觉—低成本IMU耦合的高精度定姿方法和IMU—激光扫描仪—相机的自标定方法。其次,阐述了基于大疆无人机飞行平台的激光扫描系统—麒麟云的研制和性能。实践表明:珞珈麒麟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灾害应急、智慧城市、电力巡检、林业调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个人简介: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南京大学产业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推动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测绘事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获得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五”期间测绘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度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学技术创新奖、2018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家(院长)、南京市软件产业领军人物等荣誉。

  报告摘要:结合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园林绿化、市政排水、地铁监测等行业中的成功案例,简要介绍了时空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个人简介: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博导,副院长。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留校任教,2010年获得博导资格,2012年破格晋升教授,2017年调入北京建筑大学工作。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后(2006-2008), 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基金青年教师奖(2015年),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2016),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参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参编教材4部,专著2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2次,SCI/EI检索53篇,授权专利8项,软件登记7项,出版著作4部。

  报告摘要:定位技术在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领域大范围的应用,已成为万物互联、AI和未来超智能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报告聚焦于高精度融合定位模组关键技术和其研制和应用,重点阐述定位模组研发技术流程、原始信息同步采集与延时补偿、嵌入式固件高效解算问题和自适应定位算法及代码稳健性等定位模组关键技术,从GNSS/INS紧组模组及应用、UWB定位模组及系统、蓝牙定位模组及系统和定位模组集成系统等方面分别介绍高精度定位模组的研制及应用。定位模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推动测绘仪器发展与变革的关键。

  个人简介: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测量专业院总工程师。从事工程测量、监测行业十五年,在工程测量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特别是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监测、运营阶段测量检测、地保监测、既有交通和运营设施安全监测(公路桥梁、热力、电力、输水管涵、河堤)、特大型公共建筑精密工程测量(北京新机场、国家速滑馆)、无人机和遥感测绘等方面具有较高技术造诣,在工程测量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高影响力。

  报告摘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重大国家标志性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每一项世界之最都给本项目的工程测量带来一系列艰难挑战,且新机场整个建设周期仅为1218天,为同类机场的1/3,如此紧张的工期成倍增加工程测量的难度。报告叙述了新机场航站楼的工程测量关键技术,包括控制网建设、特大异型钢结构测量、可视化监测、智慧工地管理等内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又变了这是2023最新最全的税率表 下一篇:规划丈量在城乡规划办理作业中的重要意义